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文字上的功夫主要不是靠天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与其听听网上那些所谓大V们鼓吹的各种写作技巧,参加地方一些机构举办的各类写作培训,还不如听听真正的“老机关”怎么说。多年来,自己从技术员一步步走来,掉了不少坑,摔了不少跤,挨了不少骂,个中滋味有着切身体会。如果你还在机关职场奋斗,那么关键是找出自己的短板弱项,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写作之路,而不是盲目跟着别人走。今后,我会在工作之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给大家讲一点感受体会,希望继续关注。
虽然机关文稿写作并不难,但是要成为领导群众公认的“笔杄子”,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说白了,写作功底的练就和夯实决不是一日之功,非下苦功夫不可、用笨力气不可。其根本出路在于实践和悟性,没有远大的志向、坚强的毅力和融会贯通的思维,趁早别吃这碗饭。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学历水平、实践经历、工作内容,写作水平却有“烂笔头”与“笔杄子”之别的深层次原因。 除了要学习各种具体的技法、各种文稿的写法外,还要加强学习勤读深思、刻苦训练、逐步提高。说实在话,提高材料写作水平没有什么“灵丹妙计”可言,要当得“苦行僧”,做个“有心人”。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在学习机关材料写作的路上,我感到有六步不可或缺。老老实实走好勤学苦读、积累素材、模仿借鉴、常写多练、跟高手学、总结创新这六步,方能实现凤凰涅槃,获得提升和飞跃。 勤学多读是提高机关文稿写作水平的前提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文稿如果没有思想性、理论性,肯定寸步难行。要做到文意深远,起草者的理论水平、思想修养和知识储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只能靠勤奋学习,靠认真读书。 任何学问都需要认真学习,文稿写作也是一样。如果想考公务员,想成为公务员中的文笔“大家”,想在干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学习领会各种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抗干扰、排诱惑、耐寂寞、忌浮躁,沉入文海,澘心研究。功夫不负苦心人,到了一定时候,你就会“出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目前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很多人都想投机取巧,一举成名。这对于立志有一番成就的人,是极其有害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打得越深,大厦才能盖得越高。因此,每一个公务员都要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在一些即兴讲话场合,大家看很多领导人特别是一些高层次的领导都能出口成章,对很多问题的阐述引经据典,很多诗词名句也会信手拈来,殊不知这都和他们平时的勤读、多读密不可分,尽管平时工作繁忙,他们也都能做到日日思读。领导尚且如此,我辈新人岂能懒惰度日、荒废时光? 在我们党政机关,不论是搞外交的、搞法律的、搞经济的、搞金融的,还是做其他方面工作的,都应大力提倡多读书。多读书、勤学习,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 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根据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个人觉得在机关起草文稿应注重六个方面的学习。 一是学习中央领导讲话,重在把握精神实质。中央领导讲话稿,有的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有的在《中办通报》上内部刊登,有条件的同志都应该深入认真及时地学习领会,这对于我们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及政策走势,从更高的层面认识和把握本单位的工作任务,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是学习省委领导讲话,重在熟悉本省工作情况。尤其是在省级机关从事文稿写作,一定要放眼全省、着眼全局,始终站在省委的角度看问题,这对于提高文稿的层次境界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学习本系统上级领导讲话,重在了解工作信息。譬如说,在省人大机关从事文稿写作,就要时刻注意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的讲话精神,既了解工作动态也了解工作要求,从而更好地把握省人大工作的方向。 四是学习《人民日报》等报刊上的文章,重在借鉴写作方法。当然这是针对刚进机关的新同志而言的,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公务员也可以参考。坚持阅读《人民日报》上面的文章,不仅可以了解党的大政方针,而且可以学习借鉴文章高手的写作方法,收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多读多看其他地区领导的讲话稿。每篇讲话稿背后都是文秘人员辛苦的付出,尤其是放到网上公开的,更是经过层层审核,内容质量肯定过关,关注我(办公室文秘公文写作),每日更新全国各地领导讲话稿全文,向同行学习。 特别是对于文稿写作任务比较多的同志来说,平常一定要多看看《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声音”“思想纵横”“人民论坛”,《北京日报》的“理论周刊”,《环球时报》的“国际论坛”等栏目,以及《人民论坛》《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改革》《求是》等一些时政杂志。这些栏目和杂志中有很多议论性的短文,既有哲理,又有文采,把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帮助我们点燃思维的火花,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五是学习古代诗文,重在锤炼语言文字。同样在机关从事文字工作,中文专业与非中文专业的人是有差别的。譬如,文稿的标题、关键句子等都需要进行推敲锤炼,这时候如果具有古代诗文的修养,则无疑会如虎添翼。 六是学习写作方面的书籍,重在掌握具体写作技巧。除了以上五个方面,大家还要主动读一些写作方面的书,培养高质量写作的思想自觉。写文章的人都应该懂一点逻辑、文法和修辞。首先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联系,不要互相冲突。其次要讲文法,许多同志省掉了不应当省掉的主词、宾词,或者把副词当动词用,甚至于省掉动词,这些都是不合文法的。最后还要注意修辞,怎样写得生动一点。 一个合逻辑,一个合文法,一个较好的修辞,写文章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三点。 以上六个方面的学习内容要因人而异、各有侧重。 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就会事半功倍读书也不是随便拿起一本书来就看,网上打开一篇文章就读,要有讲究,有重点。不仅要多读书,还得会读书。当今世界,书籍浩如烟海,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更是开启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这就要处理好泛与精、博与专的关系。在比较集中地攻一门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广泛地把各种门类的各种书籍都读一些。也就是说,大家在读书时首先要重视泛读。 泛读是指阅读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书籍和文章,目的在于获取广泛的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拓宽视野。有的名家还建议,泛读应该养成快读的习惯,比如一小时读两万字,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量。开卷有益,有的书籍和文章即使浏览一下也是有好处的。世界在变化,国家在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公务员只是整天忙于应付具体事务,不接触新事物,不了解新形势,不注意学习和补充新知识,思想、观念、见识就会落后,更谈不上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了。 除了泛读外,还要精读。精读主要是指在泛读的基础上,重点阅读一些与本职业务和当前主要工作有关以及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读物。比如,政法委、法院、检察院、法制办、公安局等政法法制部门的同志,要精读法学和法律方面的书;发展改革、财政、人民银行、统计,审计等财经部门的同志,要攻读经济学和经济政策方面的书;搞外事的同志,要着重阅读有关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方面的书。不精读业务范围内的书,不熟练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就不可能胜任本职工作。 读书不能只记结论,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要细心揣摩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写作技巧。如果把读书仅仅看作是消遣,那对自己扩充知识、搞好写作是不会有帮助的。所以,读书要用心,要精读,善于在阅读中思考。 结合到每篇文章,不同类型的有不同的读法。对于古代诗词散文,要熟读成诵,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强调的就是要反复地熟读。而对于现代汉语的文章,尤其是涉及工作方面的文章,应该以分析为重点,通过深入分析,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精彩句段、结构匠心,不仅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而且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毛泽东主席在阅读二十四史等历史典籍时,写了大量的批注,这种批注实际上就是一种评点。历史上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这种评点的方法都是读书读文章的好方法。 评点是一种评论,是文艺批评工作者的事情。机关文字工作者读文章,完全可以借鉴古人评点的做法,当然不是要简单地评论别人文章的优劣,而是要以分析文章结构和解读文章写作方法为重点,努力读懂作者的写作思路,最终成为作者的知己知音,这种移植过来的方法称作点读法。只有这样才算是读懂掌握了,才能做到案头上的书越读越薄、头脑里的书越读越厚。 我们写作时的思想表达、遣词用句、材料选取、逻辑推理、段落组合等方法,许多都是从深读精读点读中学来的,也就是看人家是怎么写的,然后再自己动手、反复实践、不断提高。写作有快慢、好坏之分,写得既好又快都是长期潜心学习的结果。 如果一年下来,能够认真解读几十篇甚至上百篇好文章,那么有关文章的写法技巧、结构安排等形式方面的问题应该都会迎刃而解。 总之,文字上的功夫不是天生的。写作功底的练就和夯实没有速成和突击的办法,只能靠知识、技能和经验的长期学习、积累、锻炼,非下苦功夫不可。
|